找到相关内容331篇,用时2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思与诗情

    诗与禅第九章 默契与言句第十章 玄思与乐道第十一章 唐、五代诗僧第十二章 分灯禅及其贵族化、形式化第十三章 以诗说禅第十四章 苏轼与禅第十章“活句”与“活法”附录一:禅宗承嗣表一、二、三、四附录二: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42558137.html
  • 中国禅宗史自序(2)

    念佛成佛。这对弘忍门下,以及未来“南能北秀”的禅风对立,都有重大的意义。“念佛名”与“令净心”的新方便,虽引起了部分禅者的形式化,然对促成东山法门的隆盛来说,到底是重要的一着。  道信“营宇立象”,弘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54158220.html
  • 论净明道三教融合的思想特色

    形式化的修行方式的执著,强调修道应该在心上下工夫,追求心的解脱。“道由心悟,玄由密证,得其传者,初不拘在家出家”(《净明忠孝全书》卷六,《道藏》第24册,第652页)。因为在家、出家仅是修道者生活方式的...

    孙亦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1558710.html
  • 《大迦叶尊者回忆录》

    托利阿”的时候,在他周围四“由佳那”(由旬,即步行一天的行程)的地方,就会发生地震。  布大接着说:“人的所作所为,都是由他的心念形成的。当你们在经营事业的时候,你们的工作只是你们的心念内容形式化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14759239.html
  • 儒释道三教异同论

    ”是说“亲亲”有亲疏近远等级上的差别,“尊贤之等”是说“尊贤”在德才禄位上也有尊卑高下的等级。“礼”就是以上“仁”(亲亲之杀)和“义”(尊贤之等)的具体化、形式化。  孔子重礼、执礼,主张仁礼并重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4259625.html
  • 作为古典散文的禅宗语录

    参问请益之风,学人们朝参昔聚,激扬宗要;禅门间形成派系,相互争胜;禅客较量禅解,互斗机锋。这是禅门学风十分活泼、富于创造力的时代。人宋以后,禅门严重地贵族化,禅的表现也逐渐形式化了。“五家”分宗,“七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5859983.html
  • “相”与“象”之辩——熊十力哲学的运思趋向

    所摄的“相”,即与视觉之“见”对应的形色为原型。   大家知道,视觉是一种距离化、客观化的感觉:将所视推出去,成为客观独立的存在;同时它也是一种形式化感觉:所对应的是对象之形与色。单就视觉立论或以...

    贡华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4660268.html
  • 论南宗禅的言说方式

    以显无言"。文字禅产生后,禅僧的生活趋于公式化,禅的问答日益形式化,这就使唐末五代禅宗具有的独特个性、生动活泼、豪放粗犷的禅风完全丧失。大慧宗杲有鉴于此,试图恢复生动活泼的禅风,于是另辟蹊径,甚至不惜...

    张培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64460621.html
  • 论中国佛教忏法的理念及其现代意义

         1、形式化   原来,智者大师制定忏仪的主要目的,是借助礼敬、赞叹、忏悔以安定妄心,然后从诵经、坐禅两方面正观实相,通过这样周而复始的修行,以达到证悟。但是,随着忏法的流行,只注重礼拜、忏悔...

    圣 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2461566.html
  • 当代新儒家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反思

    天道转为上 帝,使其形式地站立起来,由之而展开其教义,也没有把主观呼求之 情形式化为宗教仪式的祈祷;其重心与中心落在“人‘如何’体现天 道”上。因此,道德实践成为中心,视人生为成德过程,终极目的在 ...放弃他们对于 “仁”、“生”、“理”的终极关怀,但必须放弃传统天人感应的思 想模式、中世纪的宇宙观、儒家价值在汉代被形式化的“三纲”及专 制、父权、男权等。“把有限的分殊无限上纲就会产生僵固的效果…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63461817.html